连续几天大雪,整个华东地区都悄悄上了新装:杭州西湖本就袅娜多姿,大雪覆盖不住梅花在凛冽中盛放,星星点点,遥映人间冰雪样。
断桥上,白雾氤氲,行走在桥上的人成了水墨画中的一点墨色。
富春江的山在天地薄雾中朦胧成烟,水在雪色中更婉转动人。
苏州的气象也不逊色。原就古朴雅致的园林,亭台楼阁上点满了雪色,黛瓦飞檐间更多了一分娇柔的意味,让人不忍心拂去。
乌篷船倚在石拱桥下,墙也白了,瓦也白了,工笔勾描几处檐角,几点红灯笼,一副姑苏画卷便成了。
可惜的是,城市里的雪来得快,去得也急,大家人山人海的去赏雪,难免破坏了一点意境。这个时候,山林无疑是绝佳的去处。
山里的雪和雾总是一起来的,虽然比山下寒冷了几分,你也要来冬季的山里走一走,看道路两旁褪去绿叶的笔直水杉,默默积攒能量。
来莫干山的雪中走一走,看白雪覆盖秘境,山谷静谧,仿佛游走于古人笔下的仙境,低温的心也会逐渐温暖起来。
雪不是一瞬间来到的,她缓缓抵达。从零星的树尖到垂露的松枝,从片片竹林的浅白到覆盖整个山头的纯白。越往山上走,越离人间远,莫干山成了一个似乎在梦里才能抵达的诗意世界,却又这样的真实,伸手可触碰。
行至半山庙前村,一间古雅的屋子赫然在眼前,名曰:半间屋。屋主有诗云:莫干山前旧别业,我住半间客半间;夜听溪水朝看云,与君同享一日闲。
民宿的门半掩半开,一直在等待着你的到来。
银杏叶下书卷香
莫干山半间屋民宿的大门隐在一圈低调地白墙中,很容易一转身就错过。但如果你能看见院子里的几棵参天大树,就一定不会忽视它。主人悉心营造,只为了独得这一份静谧。
走进细看,“半间屋”三个大字用隽永的书法写在一块古色古香的木质门牌上,边上还有四行小诗,虽未踏入,也能透过这小小的细节,感受到这几分雅致的书卷之气了。
“莫干山前旧别业,我住半间客半间;夜听溪水朝看云,与君同享一日闲。”通俗易懂却不失韵的格调仿佛在向往来的过客挥手,若有人偶然驻足,恰又有着和主人一般超凡洒脱的心性,便少不得合着主人的意味,推门而入。
院子这几棵有着50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,要至少2个人合抱才能围住它。能把它们圈在这院子中,不免让人遐想到这里前世的不平凡。
别担心肃杀的冬日少了精致,这四棵古树营造出了一份难得的景致。
院子里其他的草植陈列都近乎天然,哪怕有人工搭建的部分,因为取材都是原木和老砖,也显得自然不过。花花草草也简单,算不得姹紫嫣红,却也为院子增添了几分秀色。
半间屋这栋两层的小楼亭亭立于古树婆娑后。建筑是简单的左右对称的设计,白色和原木色相配。一汪池塘水静美灵动。
这么看来半间屋算得上是简单朴素的很了,比起莫干山的其他民宿,可谓一点也不张扬。相必主人也是恬淡高雅的人。
愈古朴,愈暖心
房间里的陈设也延续了简单质朴的格调。几乎都是原木原色系的家具,虽不显奢华,倒也和主人的雅致审美一脉相承。设计简单不代表毫无设计,房间里暖色的灯光,古典韵味十足的窗户的玄关,无一处不在诉说着温暖与典雅。
有的房间的还有这样的木质双层床,像森林木屋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床,一定会成为小朋友的挚爱。
很多人都会习惯出门带上自己的睡衣,因为酒店提供的浴袍有的是毛巾质地的,虽然吸水性好,但是穿着难免不适。但是半间屋的浴袍确是前所未有的舒适,软绵的质地会让人很快就安心如梦。暖心往往在细节处体现。
和浴袍一样,民宿的床品也很打动人,柔软度绝佳,给旅途疲惫的人一席安枕。
干湿分离的卫生间,民宿在淋浴间的特地准备了防滑垫,细心程度可见一斑。
笔墨纸砚,这些已经远离我们现代人很久的宝物,此时呈现在眼前,真的是又惊又喜,跃跃欲试的喜悦。让我们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,安静的坐在窗前,用心书写,用心感受,体会那一种能够平息内心浮躁的感觉。
冬日里的暖意
整个民宿的设计都恰到好处,不流于俗气。而民宿里的私人院落汤泡池算的上市整个设计中的点睛之笔了。
是不是很有日式温泉庭院的感觉?石头、红枫的造景异常别致,置身其中不仅温暖如春,更有一种来到日本的错觉。
很多人喜欢民宿,都是因为它比起酒店更像是家。而半间屋从起名之时就已经把“分半间屋给朋友”的初衷了。
春节将至,带上一家人来到这里,在壁炉前取暖,烤着红薯。棉花糖,儿时全家欢欢喜喜过年的记忆仿佛重现在眼前。
莫干山半间屋民宿地址及联系方式